2021-05-19

中國傳統思想中的「道」、「天人」等概念,總是很難講得清楚。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基本上不可言說。而司馬遷講「究天人之際」,「人」還好理解,那「天」呢,該是什麼?或許可以說這裏的「天」並不是一神論中的「上帝或神」,說「造物者」可能接近些,但嚴格來看,「天」仍不等於「造物者」或「第一推動者」。


剛在一本談技術哲學思想史的書中,看到一些描述,頗覺有可參考之處,摘錄於下:

「很多學者都曾談到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具有直觀性。從邏輯思維的認知模式看,很難理解直觀如何獲得真知。實際上,直觀正是心的思維形式,其實質是通過心智體驗來尋找外物與人之身心活動的對應關係,進而把握人自身和宇宙萬物。


認知活動總需要有一個參照物,或者說認知背景。心的思維則以人自己的身心活動作為參照物,尋求心與外物貫通,其認識主體和客體並不徹底分化,相反卻處於不斷聯繫和相互滲透之中。


如果這樣來理解心的思維,那麼,中國科技史上的很多現象就可以得到一種新的合理解釋。為什麼在中國很早就出現了“有機自然觀”呢?為什麼“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呢?為什麼古代中國人會接受“天意”、“天理”、“天命”之類說法呢?這都是由於以人的身心活動作為參照物來認識萬物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