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8

自然演化模式的文明方法論


應該用怎樣的運作模式,才能讓不特定多數人的意見(wisdom of crowds),能比少數專家意見更有智慧?換句話說,如何透過群眾的協同運作(mass cooperation)來達成新的文明。


Wikipedia是個顯例,利用開明專制與普遍封建來混搭(mash-up)群眾的協同運作。但更行之有年且難度更高的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發展──大型軟體專案的開發是人類文明中複雜且工程浩大的事物,如何由分散世界各地的人,自由地加入這個工程並高明地完成它。


可參考<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by Eric Steven Raymond)>提到的Bazaar模式。


基本上,Cathedral模式是人類文明獨有的方式;大自然的生化演變,反而較接近於Bazaar模式。


如果由「確定、控制」型的科學(如,牛頓力學),逐漸增加「不確定、機率或演化」型的科學(如,混沌、複雜科學、量子力學、開源碼…)的比重,應可突破現行文明發展模式的有限性。


Information, 正在演化中的概念


在現有的詞彙中,還沒找到一個適合可以用來表達:

原子 – 位元 – 資訊 – 訊息 – 思想 – 腦神經元的連結…

這一連串可以代表同一事物不同面向的用詞。


有時只好含混地用著,卻一直覺得言不盡意。


「現在正在發生的並不是資訊科技(IT)的變化,而是"資訊"本身的革命性變化。」

在這句話的描述中,"資訊"的意涵就不只是指 IT 中的 Information 這東西。


淡泊的鹼性思想


身體應當維持在微鹼性,

這主要決定於食物的攝取。

思想也該維持在微鹼性,

避免酸性訊息的侵蝕,

持盈保泰,淡泊的鹼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