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10

一早到中興大學去加油,女排以二比零,連勝東海、師大。

男籃則勝台大夜歷史,敗予師大。


近中午時,我坐在草坪上看書,且躺在草地上睡了。


美感經驗是非常主觀的,相較之下許多人不能讓我喜悅,更別提一些令人反胃的人了。


尼采透過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我以為就是生命力的表徵)的藝術化創造活動來歷驗美,凡能在心理生理上增加強度和充實的感覺就是美。

趙衛民在《哲學雜誌》第十期中寫著:「尼采的權力意志,並非形上思辯的結果,而是現象學反省的結果。現象學的反省,指向兩種現象,生理現象是肌肉感,心理現象是動人哀感。」

還記得我在《虛無主義書簡》中常引的那段:「當一切歷史之謎與人生奧祕對我們而言都失去解答的興趣,最後也只能像一個孤獨的孩子,同世界過著悶悶不樂的形上學遊戲。」

比較這兩段意涵背後的起點,我更加透澈了自己生命人格上的特質:情感和現象(學)較之於理性和形而上(學)更是真實的自己。

海德格在《林中路》中說:「形而上學是存有本身的歷史的一個時代。但在其本質中,形而上學就是虛無主義。」

還可以再引一 段文學,加強此說。

葛里姆:「尼采認為我們所有心理的能力(自我、意志、思考、理性、意識)即是一個更基本的和潛意識的「驅力」(driving force)之產物和結果。尼采辯論反對啟蒙主義的人的概念 ...。」

「價值」即是「特殊」生命型態的「權力增進及保存」——「活動的特殊模式」。尼采本以「生物學美學」的立場,整體的「生物學」即構成「現象界」。

關於以上,可以參考趙衛民在《哲學雜誌》第十期中 <尼采的權力意志哲學> 一文。


以「意志的狂熱為最基本的美感狀態」。

人的偉大:狂熱與孤寂。

以「狂熱與孤寂」來言我,還可以大抵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