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4

對西方觀點的歷史隨想


西元四世紀,匈奴人遠涉到歐洲

在中東地區用武力打造了一個強大的西匈奴帝國

這是史上黃種人對歐洲第一次大規模的征服


十三世紀,蒙古人用更侵掠如火的狂暴之勢

橫掃西亞、中東及許多歐洲城市

其中建立的欽察汗國,並且統治了兩個半世紀


匈奴和蒙古鐵騎的恐怖記憶與夢魘

跨越數百年的歷史

始終盤旋在一些西方民族主義知識份子的心頭


下圖是 1895 年歐洲的一幅政治漫畫《黃禍圖》

由德皇威廉二世構圖

德國化身的天使,正引領一群表歐洲諸國的其他天使

遙望遠處那代表黃禍的中國佛

此佛正坐在一條龍身上

席捲一團烈焰和濃煙,逐漸向西方籠罩 ...


不過,1895 年,這是甲午戰爭的那年

中國已經歷經了鴉片戰爭、二次英法聯軍的欺侮

又剛被日本打垮 ...

這黃禍圖在此時被畫出來,還真有些怪


與黃禍論類似的

穆斯林的聖戰或基本教義派 ... 這等詞彙

在今日也是被污名化


想到基督教荒謬的十字軍東征

以及中古時期近千年的宗教愚民與迫害

就無法相信基督教與穆斯林的衝突會是由單方面引起


事實上,穆斯林世界本身是極多元的

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首先是印尼的 2 億人

再來是印度的 1.44 億、巴基斯坦的 1.4 億

往下再數:

孟加拉 1.15 億、奈及利亞 9 千 4 百萬

土耳其 6 千 5 百萬、伊朗 6 千 5 百萬 ...

沒錯,無一是阿拉伯國家

大部份的穆斯林是住在南亞和東南亞

阿拉伯穆斯林只占全球 15 億穆斯林的六分之一


掌握全球媒體發言權的西方

以九億人的脈絡和觀點

來評斷另外五十六億人的應該如何

西方的民主

似乎要求 88% 多數應該服從 12% 少數


九億中的三分之一,美國

一國軍費的支出占全球所有軍費支出的 46%

比其他 23 個軍事支出大國加起來還多


中國在秦漢時期就逐漸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概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下之大盡為天子所有

那麼,也就不必去費心征服什麼了

至於非天子所有的,就是未開化的蕃邦唄

蕃邦只要願意朝貢,也就皆大歡喜

(其實這算是一種貿易形式--朝貢貿易

 有錢的中土大國,付糖果錢給其他小國

 然後大家就相安無事吧)


中國與西方

路上的絲綢之路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海上的絲綢之路也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

一直是安安份份的貿易貿易


而西方到東方

陸路的香料之路先是掌握在阿拉伯人的手上

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截斷了

但至少沒事

而西方人自十五世紀後開闢了海上的香料之路

沒多久就變質成殖民主義


西方啊西方

有多文明有多和平呢?


兩次世界大戰

若不計入了魔的日本,西打中國、右攻太平洋

那麼這兩次應該都算是歐洲自身在大亂戰吧


今日中國,所謂渴望「和平崛起」完全不虛假

畢竟這個方向的確是對十三億人口最有利的選擇


忽忽感到有點不安的是

西藏、蒙古、新疆、東北,這四塊比較不中土的地方

由於我成長於秋海棠歷史教育的年代

要正視這四塊地方的歷史脈絡,不容易完全客觀


或許東北及蒙古可以暫不論

畢竟是他們自己主動打進來與中土民族融合的

可西藏及新疆,就,就比較難了 ...


以上,若說時日不長故

那盎格魯撒克遜人佔有北美大陸

也真是時日不長


十八世紀建國的美國

對人類的貢獻和負債還真是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