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5

哥德式建築是歐洲中古時代後期以來到十九世紀

西方近世意義上的巴別塔

只是,在西亞的舊約中,巴別塔是人類與上帝競爭的象徵

而天主教/新教在各地的主教座堂,卻是刻意表現崇敬上帝的建築


在十七到十九世紀二百多年的時間內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築

而在十九世紀末葉卻接連被其他教堂所超越

其中,在萊茵河對岸的科隆大教堂,今年初才造訪過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其實是聖母院

其建築正面的佈局和巴黎聖母院有部份相似

且在色澤上較輕,不似科隆大教堂的黝黑深沉

而建築外觀的雕刻極為立體

讓人聯想到里斯本貝倫區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去年初造訪過)


以教堂為中心,四周環繞著廣場

再以廣場為中心發展各種市鎮的機能(政治 / 商業)

為了保有這不可動搖的宗教和歷史資產

城市內交通引入輕軌電車,適當限制汽、機車的數量


然後,各地的旅人,遂來此烙下足跡


人太多了,台北、北京、香港都是


被人所淹沒的感覺,早已習慣,也有種大隱於市的感覺

但,大隱於市的感覺發生在少數個體

以眾人的角度來看

就是「各類激情主義的實驗場」


看到自認為開明專制者的激情

看到自認為受壓迫者的激情

看到自認為把正義放在胸口者的激情


想到高行健講的「沒有主義」:

「沒有主義」較之虛無,多少積極一些,

於事、於人、於己,多少有個態度。

這態度就是不承認有甚麼先驗不可以質疑。

這也可說是一種理智,導致甚麼且不去說,

至少不盲目迷信,無論是信仰還是權力,

也不必跟隨某一權威,某一潮流,某一時尚,鼻子由人牽著跑,

或受某種意識形態精神上的禁錮,畫地為牢,

有點個人的獨立,當然這點獨立也還有限度。


伊爾河的兩條支流圈起了一個「大島」

這個大島是伊特拉斯堡城市的中心區域

是全世界第一個整個城市中心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沿著大島的河岸區域

沒有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蜿蜒縱橫的運河水系

只有樸素的河壩,簡捷的中部日耳曼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