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

「存在主義」思潮的出現

並不是單純地「某種思想類型在同一時期湧現」

那是一個自 16 到 19 世紀

長時期理性主義發展脈絡下,「理性」侷限的突現

就在 20 世紀上半葉,一丶二次大戰之間


… 如果科學革命丶啟蒙運動丶理性主義到科學的發達

 導向的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動亂與荒謬

 那麼「理性」的確是個需要重新估量的概念


存在主義和過往的哲學思潮最大的差異在於倡始者

不是來自學院裏的哲學家,而是隨筆札記丶文學小說與戲劇

所以能在咖啡館丶酒吧之間進行散佈和繁衍

討論的不是邏輯完備的體系,而是「人的實存狀態」的交談


純粹理性不能解決「人的實存狀態」的意義問題

所以《卡謬札記》的隨筆讓前青年的我有了摸索意義的恣態

而在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到達了高峰


正在進行一個活動,

第一組被詰問得無法適切回應,

第二組則被讚揚。


這時反應出學院派指導人士的習性和能力限制。


第一組,很直捷地把三個關鍵問題點指出,

問題只是在執行面的力量沒有發生。


第二組,貌似分析的很完整丶方法論十足,

但實際上除了遠離核心問題外,

若細究分析中的細節,邏輯十分不通。


我只能說到這裹,然後瞬間消失。


「深刻的感受一如偉大的作品,

   其含義總是多於表達出來的內容。」


「荒謬感會在任何街角襲上任何人。

   它赤裸祼地令人難以忍受,

   它是沒有光芒的光線,讓人無從捉摸。」


                       by 卡謬 ( Albert Cam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