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生物醫學社群每年研發的新藥約有 20~30 種,但只有一小部分藥物是“開創性藥物”,其餘都是“仿製藥物”,即現有藥物的變體或組合。
現行的藥物研發框架,鼓勵行業利用知識產權或約束性合作協議,保護自己的創意和資料。大學科研人員同樣被鼓勵保護早期研究成果及知識產權,即便是臨床試驗過程也未能展現其應有的開放性。
這個時代,是否該更關注研發創新藥物的機構能否分享而不是掩蓋信息?
一名「開源生物學運動」的先驅者說:「這樣的做法不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優勢,相反這種優勢會得到強化,它改變了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設定一個平台。」
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不該是因為「封閉訊息」而得利,而應是「發展快速」而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