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在群星之間飛翔
作為一個在社會常軌下運作順遂的學者
不預期來到一個已過中年的岐點
突然回顧自己的一生
發現作為一個研究科學、哲學、醫學、神學、法學、天文學 ... 的人
對於真理(或真相)實無所知
腦海閃過的往事經歷種種也是荒蕪索然
這是歌德在 1808 年下筆浮士德的基本起點
接下來,就是與史上流傳大名的與魔鬼的靈魂交易
浮士德(Faust)的故事原型起源早於歌德
在 16 世紀,浮士德之名就是一名亦正亦邪的日耳曼醫生
浮士德要的不只是生活上的慾求
還要有能力「在群星之間飛翔」
「在群星之間飛翔」
可謂是在那時人文主義思潮下的表徵之想
也是西方在基督文化中插枝生長,欲另謀出路的一點點小小的衝動
正代表著不安區區為人,自由意志蠢蠢欲動的力量
這樣的念頭和行動
需要與魔鬼交換靈魂才得以實踐
實踐後,卻得落的在 1540 年突然暴斃的下場
自己已在青年臨向中年的路途
同樣想在群星之間飛翔 ...
卻沒有這樣正邪、上帝或魔鬼的掙扎
內心趨於謐靜(雖然這"趨"也仍有一大長路)
但有一襲困於都會失衡生活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