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鐘鼎文、羊皮卷、莎草紙、竹簡... 到近世至今的紙本等,每一種都代表著特定的文件document)類型,而該「文件」類型背後必然蘊藏著一個框架系統及此系統的哲學思維。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自 1990 年 Berners-Lee 發明以來,就是所有數位文件中最有意思的一種(作為比較,數位文件有 RTF、SWF、CSV、TXT、PDF、CHM 及 Office 系列諸文件等,數位世界有數量極為龐大的文件類型)。在 21 世紀初的這 20 年,HTML 的發展由 HTML 4.01 到 XHTML 1.0/2.0,再到經歷了一個戲劇化轉折後出現了 HTML5 這版本,背後所激烈辯證的其實不是技術 上的 format,而是對 document 的思考與實作。
除了在網路方面(本地存儲、離線應用)、多媒體方面(audio/video/cavas原生支援)、人機介面操作方面(drag & drop、geolocation)等比較技術面的變革外,對於內容(content)的文本操作最讓人驚艷,例如:語意網(Semantic Web)、DOM(Document Object Model)、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等概念 —— 令人有「萬物始、大道簡、衍化繁」之感。